|
致敬全體師生及同仁:
依據教育部107年5月31日臺教綜(五)字第1070080926號函示辦理,提醒您:
熱傷害徵兆:
體溫升高、皮膚乾熱變紅、心跳加速,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、頭痛、頭暈、噁心、嘔吐,甚至神智混亂、抽筋、昏迷等。
防熱傷害三要訣
一、 保持涼爽:
(一) 穿著輕便、淺色、寬鬆、透氣的衣服。
(二) 儘可能待在室內涼爽、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;若家中沒有空調,建議於高溫時至有空調設備的公共場所避暑。
(三) 室內加裝遮光窗簾,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,並關掉非必要的燈和電器設備,避免產生更多熱量。
二、 補充水分:
(一)不論活動程度如何,應隨時補充水分,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,且養成每天至少喝2,000 ㏄白開水;但若醫囑限水者,應詢問醫師天氣炎熱,應喝多少量為宜。
(二) 戶外工作者或運動者建議每小時補充 2 至4 杯(1 杯為240c.c.)白開水,並避免菸酒。
(三) 可多吃蔬果,因蔬果含有較多水分、豐富的維生素、礦物質及膳食纖維,可促身體健康。
(四) 不可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,以避免身體流失更多水分;避免喝太過冰冷的水,以避免胃不舒服。
三、 提高警覺:
(一)應避免於上午10 點至下午2 點外出,如果須外出,建議行走於陰涼處,塗抹防曬霜、戴寬邊帽以及太陽眼鏡。外出前 20 分鐘建議使用防水且SPF30以上之防曬係數之防曬乳,並每2小時補充1次。
(二) 於室內擺放溫度計,隨時了解室內溫度,避免室內溫度過高造成身體不適,並隨時注意氣象局發布的天氣預報,選擇氣溫較低的日期安排戶外活動。
熱傷害(如熱衰竭、熱痙攣及中暑等)相關資訊可至國民健康署「預防熱傷害傳播專區」參閱,網址:https://www.hpa.gov.tw/Pages/List.aspx?nodeid=440。
如於上課(班)期間,有相關熱傷害(如熱衰竭、熱痙攣及中暑等)
問題需要協助,請盡速與衛保組(分機:3251)聯繫。
學務處衛生保健組關心您的健康